希子网

希子网

其他应付款-汇兑损益,余额贷方,预收账款-汇兑损益,余额借方,汇总损益的形成具体原因有哪些

admin

本篇文章阅读一览

损益数量是什么意思

损益数量是增减损失或亏损数量的意思

“损溢”一词中:“损”是指缺损,表示减少;“溢”是指溢余,表示增多。“损溢”意即增减,也就是增多或者减少的意思。“损益”一词中:“损”是指损失,表示亏损;“益”是指收益,表示盈利。“损益”意即盈亏,也就是亏损或者盈利的意思。 其次,在会计中的应用范围不同。“待处理财产损溢”,包括明细科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属于资产类科目,反映资产清查过程中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损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属于损益类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引发的损失或者收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反映企业对以前年度多计或少计的重大盈亏数额所进行的调整。 此外,两者所反映的对象不同。“损溢”一般与资产直接相关,反映各种财产物资在资产清查中的增减变化;而“损益”则与利润直接相关,反映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多少,二者是存在明显区别的。 因此,“损益”和“损溢”是不同的,不是笔误或是错别字的情况,不同条件下应酌情选用

损益表包括哪些?

问题一:损益表类有哪些科目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问题二:损益表是什么?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期间的净收益或者净亏损,是动态会计报表。通过损益表反映的收入、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和成本费用情况,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损益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可以分析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了解投资人投入资本的完整性。该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反映企业的收入与费用,说明在会计期间企业利润或亏损的数额,据此可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另一部分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的分配过程和结果。
损益表的编制

损益表的编制方法根据损益表的格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一步式损益表
在一步式损益表中,首先要将企业一定期间内的所有收入及所有费用、支出分别汇总,两者相减而得出本期净利润或所得税后利润。
(2) 多步式损益表
多步式损益表将损益表的内容作多项分类,从销售总额开始,多步式损益表分以下几步展示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步:反映销售净额,即销售总额减销货退回与折让,以及销售税金后的余额。
第二步:反映销售毛利,即销售净额减销售成本后的余额。
第三步:反映销售利润,即销售毛利减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第四步:反映营业利润,即销售利润减其他业务利润后的余额。
第五步:反映利润总额,即营业利润加(减)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会计方法变更对前期损益的累积影响等项目后的余额。
第六步:反映所得税后利润,即利润总额减应计所得税(支出)后的余额。
一步式损益表和多步式损益表按不同的方法编制而成,它们基于不同的理由,各有优缺点:
一步式损益表比较简明,而郸,由于这种格式对一切收入和费用、支出一视同仁,不分彼此先后,可避免使人误认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有先后顺序。其缺点是一些有意义的中间性信息,如销售毛利、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均未直接反映,不利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应项目的比较。
多步式损益表对收入与费用、支出项目加以归类,列示一些中间性的利润指标,分步反映本期净利的计算过程,可提供比一步式损益表更丰富的信息,而且有助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应项目的比较分析。但多步式损益表较难理解,而且容易使人产生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有先后顺序的误解,对收入、费用、支出项目的归类、分步难免带有主观性。

问题三:利润表的内容有哪些? 利润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部分。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三个会计要素。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可以表现未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货款,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
按收入的性质可以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等而取得的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按收入的款项是否收到可以分为现金收入、应收收入和预收收入等。设计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的实现条件。
以以下四个条件确认是否为收入: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时控制;3、与交易相关联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泛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发生的所有耗费,狭指与本期收入相匹配的那部分耗费。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可能表现未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费用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成本费用和期间费用;按费用与收入的关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费用与现金的关系可分为付现费用和非付现费用;按费用的支付方式可分为直接支付费用、预付费用、转账摊销费用等等。
费用的确认要区分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费用的界限,区分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采用收益原则进行处理。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收入扣除费用后的余额。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表明企业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
利润表的作用
1、可以衡量企业本年度的经营结果;
2、可以观察企业利润的构成,评价其经营风险;
3、可以用来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发展趋势以及管理者的努力程度;
4、可以衡量企业是否依法纳税。

问题四:利润表中有哪些项目 请看图

问题五: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有什么区别? 1、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 *** 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3、新准则把损益表叫做利润表

问题六:利润表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利润表分析也称损益表分析,包含内容如下:(一)利润表主表分析。通过利润表主表的分析,主要对各项利润的增减变动、结构增减变动及影响利润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1.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通过对利润表的水平分析,从利润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润额的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管理业绩及存在的问题。2.利润结构变动情况分析。利润结构变动分析,主要是在对利润表进行垂直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各项利润及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以反映企业的各环节的利润构成、利润及成本费用水平。3.企业收入分析。企业收入分析的内容包括: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分析等。4.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包括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和期间费用分析两部分。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包括销售总成本分析和单位销售成本分析;期间费用分析包括销售费用分析和管理费用分析。(二)利润表附表分析利润表附表分析主要是对利润分配表及分部报表进行分析。1.利润分配表分析。通过利润分配表分析,反映企业利润分配的数量与结构变动,揭示企业在利润分配政策、会计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变动方面对利润分配的影响。2.分部报表分析。通过对分部报表的分析,反映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指明方向。(三)利润表附注分析利润表附注分析主要是根据利润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相关详细信息,分析说明企业利润表及附表中的重要项目的变动情况,深入揭示利润形成及分配变动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利润表分析也称损益表分析,是以利润表为对象进行的财务分析。 在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必须要从利润表中获取财务资料,而且,即使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也应结合利润表,因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同其获利能力密切相关。

问题七:利润表中的项目有哪些 利润表中的项目有: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
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补充资料:(非常项目)
1、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
2、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会计政策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4、会计估计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5、债务重组损失
6、其他
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问题八:损益表中的 主营业务利润包括什么 新的会计制度准则中,已经没有“主营业务利润”,只有“营业利润”。
利润表中,不在列明“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现在只列“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等。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财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其他应付款-汇兑损益,余额贷方,预收账款-汇兑损益,余额借方

汇总损益一般是计入财务费用-汇总损益或单独设一个汇总损益科目就以了。
最后结转到汇总损益中:
转预收账款的汇总损益:
借:财务费用-汇总损益37828.23
贷:
预收账款-汇兑损益
37828.23
转其他应付款的汇总损益:
借:其他应付款-汇兑损益
47396.49
借:财务费用-汇总损益
47396.49(红字)
月末结转:
贷:本年利润9538.26
贷:财务费用-汇总损益
9538.26(红字)
问题补充:
我先用:借
预收账款-汇兑损益
37828.23

其他应付款-汇兑损益
37828.23
把预收账款-汇兑损益给清零了,这样做是否正确,如果正确,那么余下的其他应付款-汇兑损益贷方余额9568.26要怎么处理?
同时,我发现上年应付账款也有一笔汇兑损益,贷方余额281093.92,我要怎么把它清零
预收账款
和其他应付款只能与汇兑损益对应结转。
上年应付账款也有一笔汇兑损益,贷方余额281093.92,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81093.92
贷:应付账款
281093.92
同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81093.9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81093.92
同时调整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和未分配利润年初数。

损益类科目包括哪些?

损益类科目 损益类科目。这类科目是为核算“本年利润”服务的,具体包括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这类科目累计余额需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这些账户的余额应为零。
1、收入类科目:这类科目通常有“收入”、“收益”字眼,如“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
2、费用类科目:这类科目通常有“费用”、“支出”字眼,如:“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支出”等;
3、特殊的损益类科目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等。
做销售成本的时候: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结转损益 借:本年利润
贷:产品销售成本
损益类科目包括:
129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130 6011 利息收入 金融共用
131 6021 手续费收入 金融共用
132 6031 保费收入 保险专用
133 6032 分保费收入 保险专用
134 6041 租赁收入 租赁专用
135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136 6061 汇兑损益 金融专用
137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8 6111 投资收益
139 6201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140 6202 摊回赔付支出 保险专用
141 6203 摊回分保费用 保险专用
142 6301 营业外收入
143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144 6402 其他业务支出
145 6405 营业税金及附加
146 6411 利息支出 金融共用
147 6421 手续费支出 金融共用
148 6501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149 6502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150 6511 赔付支出 保险专用
151 6521 保户红利支出 保险专用
152 6531 退保金 保险专用
153 6541 分出保费 保险专用
154 6542 分保费用 保险专用
155 6601 销售费用
156 6602 管理费用
157 6603 财务费用
158 6604 勘探费用
159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160 6711 营业外支出
161 6801 所得税
162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如何计入管理用利润表

(1)财务报表中“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总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从管理角度分析,现金折扣属于经营损益, 不过实际被计入财务费用的数额很少, 所以可以把“财务费用”全部作为金融性处理。但有一部分利息费用已经被资本化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 甚至已经计入折旧费用作为经营费用抵减收入,对其进行追溯调整十分困难, 通常忽略不计。
(2)财务报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中, 属于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损益,应计入金融损益,其数据来自财务报表附注。
(3) 财务报表的“投资收益”中,既有经营资产的投资收益, 也有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 只有后者属于金融损益。其数据可以从财务报表附注“产生投资收益的来源”中获得。
(4)财务报表的“资产减值损失”中,既有经营资产的减值损失, 也有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 只有后者属于金融损益,其数据可从财务报表附注“资产减值损失”中获得。
(注: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注意一个原则,就是不重要小额项目,直接按经验判断进行划归,没必要选得很详细)
2管理用利润表的核心公式:
净利润=经营性损益+金融性损益=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税前营业利润×(1-平均所得税税率)-利息费用×(1-平均所得税税率)。
税前利息费用
税后利息费用
  税后利息费用=税前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
这里严格来说应该使用各项金融活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但为了简化,一般使用平均所得税税率。平均所得税税率根据传统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和利润总额”相除而得。
编制的核心就是处理好两个问题,一相关项目的划分;二平均所得税税率的确定。

标签 其他应付款汇兑损益

余额贷方

预收账款汇兑损益

余额借方

汇总损益的形成具体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