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子网

希子网

资产损失为何不能税前扣除_残值收入为什么不交增值税

admin

本篇文章阅读一览

变现净损失减税

变现损失抵税就是企业在盈利的情况下,由于这笔业务的亏损,可以抵减你企业盈利,从而企业可以少支付税款,进而算作少付出现金流。
例如现在又一个固定资产原值100万,预计使用年限10年,残值为0,税法规订与会计一致,税率25%,现在已使用6年,打算出售,此时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10*6=40万。
拓展资料
因为固定资产更新不会增加营业收入,所以决策比较的是现金流出,关键是理解丧失的现金流入就作为流出,决策时哪个方案流出少,选择哪个方案。
比如:
1.继续使用旧设备就丧失的了旧设备变现收入(旧设备变现价值),就作为流出;
2.旧设备处置是亏损13000,如果处理就可少交所得税3250,也因为继续使用旧设备而丧失了减税,作为流出。
变现净损失减税计算方法:
1、出售价格40万,此时出售价格和按税法规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一致,就不涉及变现损益了.
2、若出售价格20万,此价格比税法规定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0万少20万,那么这20万是可以抵税的(换句话说买赔了,国家给你减税的优惠,在交所得税时可以少交5万)20*25%=5万,所以固定资产的变现损益就是20+5=25万。
3、若出售价格60万,此价格比税法规定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0万多20万,这20万就要缴纳所得税了20*25%=5万,所以固定资产的变现损益就是60-5=55万。
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是指企业固定资产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抵补处置费用和固定资产帐面价值所发生的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填报注意事项:  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如果属于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可自行申报扣除;如果不属于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净损失,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一个固定资产,税法残值是5000,最终报废残值3500。残值减税=(5000-3500)*40%=

报废残值即变现价值,最终报废残值,说明会计账面价值=变现价值,这里给出了税法残值,就要按税法,变现价值是3500,税法残值是5000,有变现损失,(5000-3500)×40%是变现损失抵税。

怎么理解变现损失抵税?

怎么理解变现损失抵税?, 怎么理解变现损失抵税==(账面价值--变现价值)*所得税税率,怎么理解它可以抵税呢 资产损失为何不能税前扣除_残值收入为什么不交增值税-第1张-会计-希子网

变现损失抵税就是企业在盈利的情况下,由于这笔业务的亏损,可以抵减你企业盈利,从而企业可以少支付税款,进而算作少付出现金流。

例如现在又一个固定资产原值100万,预计使用年限10年,残值为0,税法规订与会计一致,税率25%,现在已使用6年,打算出售,此时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10*6=40万。

1、若出售价格60万,此价格比税法规定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0万多20万,这20万就要缴纳所得税了20*25%=5万,所以固定资产的变现损益就是60-5=55万;

2、若出售价格20万,此价格比税法规定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0万少20万,那么这20万是可以抵税的(换句话说买赔了,国家给你减税的优惠,在交所得税时可以少交5万)20*25%=5万,所以固定资产的变现损益就是20+5=25万;

3、出售价格40万,此时出售价格和按税法规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一致,就不涉及变现损益了。

什么是损失抵税效应?

符合规定的损失是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会抵减其他收入的所得税。

变现净损失减税

例如现在又一个固定资产原值100万,预计使用年限10年,残值为0,税法规订与会计一致,税率25%,现在已使用6年,打算出售,此时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100-10*6=40万
1、若出售价格60万,此价格比税法规定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0万多20万,这20万就要缴纳所得税了20*25%=5万,所以固定资产的变现损益就是60-5=55万
2、若出售价格20万,此价格比税法规定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0万少20万,那么这20万是可以抵税的(换句话说买赔了,国家给你减税的优惠,在交所得税时可以少交5万)20*25%=5万,所以固定资产的变现损益就是20+5=25万
3、出售价格40万,此时出售价格和按税法规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一致,就不涉及变现损益了

旧装置变现损失减税??

第一道问题没看懂。感觉现在法律修改之后貌似不用考虑了。第二道问题,现在考虑的是继续使用旧装置的现金流出现值,所以旧装置变现价值是一项机会成本,是现金流出,而旧装置变现损失减税也一样是机会成本,是现金流出

“免抵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又怎么理解?

“当期免抵退税额”,也就是按照免抵退政策计算的当期应抵顶的进项税额,也可以理解为按企业当期出口额以所适用的名义退税率计算的名义退税额。为什么要说是名义应退税额呢?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实际退税额。 实际退税额,这是与名义退税额即当期免抵退税额相对而言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假设不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而是该缴的缴该退的退的话,这部分所谓的免抵退税额就是企业应该收到的退还税款,而在抵顶制下,要先以这部分应退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抵顶之后还有剩余的,才退还抵顶剩余部分的税款。
至于在实际计算的时候,还要再作一个比较,就是看企业当期名义期末未抵顶完的与名义退税额孰低,然后以较低者为限实际退还税款。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确认有无抵顶额以及抵顶额为多少的过程,以进一步确定应退税额。
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税额”,免抵税额就是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假如这部分退税,那么内销那部分就要交税。这样此部分不退,内销相应的部分也不交,就两相抵了。
由此可见,当期免抵税额是指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之后的余额,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税”企业当期从内销应纳增值税税额中抵减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税额,不是企业期末留底税额,更不是企业次月的期初留底税额。通俗地讲,是指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也就是说企业的留抵税额不够退。计算公式: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残值净损失为什么可以抵税啊

报废的净损失做分录时要记入营业外支出,而营业外支出要冲减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就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也就可以少交所得税了.

残值变现收益纳税 、残值变现收入、丧失的变现收入、丧失的变现损失如何区分?

继续使用旧装置方案中,丧失的变现收入、丧失的变现损失是指目前的,继续使用旧装置目前不能出售旧装置,所以失去目前出售旧装置获得的变现受和变现损失抵税额,这两项作为继续使用旧装置0时点的现金流出处理。变现损失=目前账面价值-目前变现收入。
残值变现收益纳税 、残值变现收入这是继续使用旧装置方案预计专案结束时点实际发生的流量,残值变现收入带来流入,残值变现收益=残值变现收入-报废时账面价值,残值变现收益纳税造成现金流出。

利得和损失怎么理解?

利得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或损失具体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业务: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包括的业务有:盘亏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盈利得、 *** 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或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等。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其他权益变动”科目核算,常见的业务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

资产损失为何不能税前扣除

根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可以知道资产损失必须是实际发生的,有些资产虽然损坏,你要减去残值以后的净值做为计提损失的依据。

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第三条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第四条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残值变现收益纳税 、残值变现收入、丧失的变现收入、丧失的变现损失如何区分?

在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继续使用旧设备,丧失的变现收入、丧失的变现损失是指继续使用旧设备目前不能出售旧设备,所以失去目前出售旧设备获得的变现收入和变现损失抵税额,这两项作为继续使用旧设备0时点的现金流出处理。变现损失=目前账面价值-目前变现收入。

残值变现收益纳税 、残值变现收入这是继续使用旧设备方案预计项目结束时点实际发生的流量,残值变现收入带来流入,残值变现收益=残值变现收入-报废时账面价值,残值变现收益纳税造成现金流出。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投入会成为企业的沉没成本,买回来后价值体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产品变现,但是通过卖资产变现就会出现减值。尤其是,很多企业选择在市场行上涨的时期继续扩张,导致采购成本高,而遇到经营困境往往又是市场行情回落的时候,固定资产要脱手就会困难。

所以,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使用年限的评估应该结合企业运营状态,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务必要谨慎,需要对企业资金流、资产回收期、资产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充分的评估,确定对未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处理残值需要缴纳所得税吗


处理残值需要缴纳所得税吗
需要
(1)注销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已提折旧额.按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2)结转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3)支付清理费用.按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结转清理后的净损益.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账户;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固定资产残值怎么估计
固定资产净残值的估计
一般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按照我国现行财务制度,根据重要性会计原则,公司通常只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劳动资料,列为固定资产:
1、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2、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物品.凡不符合上述标准和条件的劳动资料,都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而应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与核算.
3、2007年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价值限制取消,只要公司认为可以的且使用寿命大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均可认定为固定资产,按照一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标签 资产损失为何不能税前扣除_残值收入为什么不交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