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子网

希子网

什么是免征额_免税指什么

admin

本篇文章阅读一览

专项附加扣除免税额是什么意思

专项扣除费用是这次个税改革很重要的一部分,减轻了个人税负,有利于个税更好反映不同家庭的负担情况,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专项附加扣除项的设立,实际上是在"基本减除费用标准5000元/月+五险一金免税额+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的基础上,再给居民个人增加了免税额.也就是说月收入扣除社保,再扣除这些专项扣除费用,之后剩余金额再纳税.个税专项扣除项目的实施意义分析(一)从教育方面分析第一是子女教育.新税法规定,在家中(包含幼儿园(3岁以上)至博士生)承担学前教育或学术教育的,按每一个孩子每个月1000元的标准扣除.配偶双方分担这一数额.第二是继续教育.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费用,按每个月400元的标准扣除;领取证书当年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的费用,按每个月300元的标准扣除.
(二)从医疗方面分析新税法规定,纳税人应当在纳税年度内承担与基本医疗保险有关的医疗费用,而且医疗保险报销后积累在15000元以上的个人承担(指医疗保险目录的自付部分)能够在缴税前扣除.纳税人办理年度结算时,可以实际扣除8万元.毫无疑问,这是给全民的一个特别好的福利.
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五条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

个体工商户一年免税额度

个体户免税额度:
1、个体户的免税额度一次在30万元以下,一个季度不超过30万可以进行免税。
2、小规模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开发票适用3%征收率,每季度不含税收入30万元以下免税,超过30万元的全额纳税,如果税金达不到起征点,则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附征税费一并减免。如果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是免征增值税或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免征,如果经营场地自有,则会涉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如果租赁,则会涉及印花税。
一、什么是免税
免税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政策,给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的一种鼓励或特殊照顾。减税是从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税款。我国幅员广阔,经济情况千差万别。可能因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要求,需要对某些行业、企业或产品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可能因为某些纳税人遭受自然灾害发生意外损失,需要给予特殊照顾;也可能因为生产经营条件发生较大变化,而税法规定的税率一时又不宜于调整,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等等,这就需要采取减税免税措施把税法的统一性和必需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对待征税中的各种特殊情况。
二、免税法可分为两种形式:
全额免税法和累进免税法。
1、全额免税法
全额免税法,即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纳税人课税时,允许从其应税所得额中扣除来源于境外并已向来源国纳税的那一部分所得。这种办法在国际税务实践中已不多见。
2、累进免税法
累进免税法,即居住国政府对来源于境外的所得给予免税,但在确定纳税人总所得的适用税率时,免税所得并入计算。也就是说,对纳税人其他所得征税,仍适用其免税所得额扣除前适用的税率。实行免税制的国家,大多采用这个办法。
三、免税优缺点
1、优点
1)可以彻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2)在来源的国税率低于居住国税率时,居住国采用免税法,可以使纳税人实际享受到来源的国给与的优惠。
3)在税务管理方面,简便易行。
2、缺点
1)免税法是建立在居住国放弃对其居民的境外所得的征税权的基础之上,使居住国的利益受到损害。应该是兼顾来源的国、居住国、纳税人几方面的利益。
2)在采用免税法时,如果居住国对本国居民的境外收入免征税,在来源的国税率低于居住国税率时,就会出现在境外取得的收入,比在境内取得的同样收入,税务负担低。与公平原则不符。也会引起国内的资本与利润,不正常地转移到低税负国家或者避税地区。在实践中,采用此种方法的国家较少。
四、个体户申请免税的条件:
1、纳税人销售额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增值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
2、个体工商户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免征增值税,也就是说每月的(定额+开票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免征增值税。
3、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小微企业首次给出了界定指标。工业微型企业为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其他行业微型企业大多是10人以下。
五、如何申请免税:
1、根据规定,纳税人销售额未达到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达到起征点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根据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时自行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应在年度汇算清缴中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同时,填报小型微利企业情况表,将企业从业人员、资产总额情况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因此,自2014年起,如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纳税人,可依照上述规定执行,在预缴期不进行税收优惠备案手续,但仍需在汇算清缴时提供相关资料进行备案。
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第一条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下同)的,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其中,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体户多少钱是免税的

个体户以及小规模纳税人每月有10万元的免税额度,根据最新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月收入10万元以下的免收增值税,同时免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等。
减免税额的计算公式: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的应纳税额-其他政策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1-50%)。
免税额度也称免征额,是指税法中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多大,未超过免征额的,不征税;超过的,就其超过分征税。免税额相对于起征点而言,是对纳税人更为普遍的一种照顾。其目的往往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最基本需要,使纳税人的最基本需要不会因为征税而丧失保障。
营业额和营业收入的区别是:
1、定义不同。
营业额是指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核算金额不同。
一般来说营业额是包括税费在内的,而营业收入则是不含税的金额。简单来说,营业额就是整个经营活动产生的流水,而营业收入是经营所产生的收入,不包括营业支出。
个体户是对城乡个体工商户的一种俗称,是在我国法律允许范围内,不剥削他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特点是以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为主,用自有的生产资料和资金独立地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户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个体户生产经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一年免税额度是多少怎么查个人免税额度

什么是免征额_免税指什么-第1张-会计-希子网

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免征税额,有许多人都不知道免征税额是什么,也不知道具体的额度是多少。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的,这就来看看个人所得税免征税额是多少。

个人一年免税额度是多少

免征个人所得税是指纳税人在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时候,因为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而免征个人所得税。所谓免税额度,就是征税对象总额中的免税额度。是按照一定标准从纳税对象总额中预先扣除的金额。免税金额不征税,只对超过免税金额的部分征税。

个人所得税5000是免征额,很多人都会将起征点与免征额弄混,所谓的免征额也就是不用纳税的数额,与个人所得税起终点相似的之处就是在于如果个人收入没有达到起免征额的部分,也是不用纳税,而超过部分所征收的对象也正是超过的那一部分。

怎么查个人免税额度

1、登录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在“税收法律法规”板块中查看相关政策规定。

2、查阅当地税务部门发布的公告或政策解读,了解本地区的减免政策和具体的额度标准。

3、在个人所得税申报时,在填写纳税申报表的相应栏目中可以查询减免项目和可享受的具体减免额度。

4、如果需要进一步咨询,可以联系当地税务部门或拨打12366国税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什么是免征额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适用意义:
从课税对象数额中扣除的免予征税的数额。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最低需要,使税收负担更加合理和公平。凡规定有免征额的税种,在征税时应先从纳税人的全部课税对象数额中扣除免征额,然后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标签 什么是免征额_免税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