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子网

希子网

财务报表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编制,财务报表的分析原则是什么

admin
给大家聊聊财务报表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编制,财务报表的分析原则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以及财务报表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编制的知识,小编就来给你解答一下,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1)财务报表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编制


①、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财务报表不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编制。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财务报表,但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收付制编制的除外。因此,并非所有的财务报表都是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
②、财务报表都是按照以下原则来编制。1.重要性原则;2.属性原则;3.抵销原则;4.净额列报原则;5.对比列报原则。
③、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实现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它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
:一、编制的基本要求:1.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2.按正确的会计基础编制,除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外,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财务报表。3.各项目之间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4.项目列报遵守重要性原则。5.至少按年编制财务报表。6.保持各个会计期间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一致性。7.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个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
8.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编报企业的名称等重要信息。 ①.编报企业的名称;②.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③.人民币金额单位;④.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二、财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1.严格审核会计账簿的记录和有关资料:①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②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本期相关项目的情况等。2.进行全面财产清查、核实债务,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3.按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财务报表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编制,财务报表的分析原则是什么-第1张-会计信息-希子网


(2)财务报表的分析原则是什么


分析报表,除了几个绝对性指标外,主要还是要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进行横向比较,就明白了这个报表反映的问题要点。  (1)目的明确原则
  该原则要求报表阅读者在对报表分析之前,必须明白阅读分析的目的是什么,要用报表提供的信息解决什么问题。分析的目的决定了所需要的资料、分析的步骤、程序和技术方法以及需要的结果。分析的深度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所需解决问题的认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所掌握的与特定问题有关的信息类别以及可靠性。
  (2)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是指报表分析人员在分析时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报表分析人员,尤其是专业分析人员,不能为达到既定目的而利用数据拼凑理由。分析结论应产生于分析之后,而不是分析之前。
  (3)稳健/谨慎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对企业的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采取保守估计,宁可高估而不得低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报表分析,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会计处理上的谨慎。在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内,企业可选择采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的快速折旧法等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使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从而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财务指标计算上的谨慎。一种财务指标有时会有多种计算方法,以速动比率为例,可以用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的余额与流动负债相比计算,也可以用现金及银行存款、可上市证券和短期应收账款净额三者之总额与流动负债相比,企业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就应该选择后者。值得注意的是,谨慎性是以不违背科学性为前提的,企业不得为了低估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而任意改变指标方法;其次,谨慎性原则也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歪曲事实真相或者隐瞒利润。
  (4)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又称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现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元素口径一致,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因为许多因素会影响指标比较的合理性,诸如行业差异、企业规模、技术结构、会计政策以及财务指标本身的计算方法等。因此,报表使用者应当注意寻找共同的具有可比性的计算基础,注意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情况,以使分析评价结果更有意义,不能单纯信任比较指标的结果。可比性原则的内涵还应包括,报表使用者在选择指标的标准值或标准比率时,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单凭经验,也不能盲目地信奉书本上的建议。如果机械地将一个企业的实际指标与书本上的所谓标准比率数值进行比较,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5)全面分析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分析报表时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反对片面地看问题。报表分析人员在分析评价时,既要考虑财务指标,又要考虑非财务指标:既要考虑有利因素,又要考虑不利因素;既要考虑主观因素,又要考虑客观因素;既要考虑内部问题,又要考虑外部问题。只有全面分析,才能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
  (6)系统分析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分析报表时要注意各项目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把各个问题连贯起来分析,防止孤立、片面地分析。报表分析人员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方面要注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报酬与风险的关系、偿债能力与赢利能力的关系等,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状况;另一方面要有层次地展开,逐步深人,不能仅仅根据某一个指标的高低做出不正确的结论。
  (7)动态分析原则
  该原则是要求以运动、发展的观点分析报表,不要静止地看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信息都是历史上某一时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当前阶段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已经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同样的投入,可能会有不同的产出。因此,要时刻注意数值的时间性,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在当前情况下的可能结果,使财务报表分析能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目前的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8)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分析是基础和前提,没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质、趋势和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定量是工具和手段,没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数量界限、阶段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财务分析也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由于企业面临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而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环境的变化却对企业生产的发展、投资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的销售情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定量分析的同时要做出定性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定性分析是基础和前提,定量分析是工具和手段。财务报表分析要透过数字看本质,无法定性的数据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9)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报表分析人员应把主要精力应用于取得最大收益的地方。报表分析人员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应根据某一问题的重要性,确定相应的成本,讲求成本效益。


(3)会计报表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会计报表编制的主要依据是:资产=负债+所用者权益
2.会计报表编制的主要依据:资产=负债+所用者权益;记账凭证是编制账簿的直接依据,原始凭证是编制账簿的间接依据,所以编制报表的直接依据就是会计账簿(总账)了。
3.会计报表编制的依据是记账凭证。要求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按正确的会计基础编制,至少按年编制财务报表,项目列报遵守重要性原则,保持各个会计期间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一致性,各项目之间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个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编报企业的名称等重要信息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
拓展资料:
1.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真实可靠。会计报表指标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需做的准备工作:
1)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2)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3)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4)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5)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6)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